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33期

2012年06月26日 10:38 adic 点击:[]

第33期,供2012年6月25日学习使用)
  
《保密工作》 2011 年第 12 期,重点文章核心内容导读——
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违规现象一  使用人员保密意识淡薄,违规操作造成的非法外联。
      案例1:2011年2月19日,市保密局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监控平台接到报警,某县委一部门的公务内网计算机发生违规外联。经调查发现,该单位工作人员靳某(公务内网计算机登记使用人)在春节值班期间,因公务内网计算机发生故障,在自行维护调试时,将互联网网线插入该机,从而导致报警。
      案例2:2011年3月18日,某区委一部门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发生违规外联。经调查发现,该单位办公室主任倪某使用涉密计算机时,因打印驱动程序损坏,在明知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在互联网计算机上使用的情况下,使用涉密介质多次插入连接互联网计算机下载驱动程序,从而导致报警。
      对策:对涉密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应经常开展,不仅要有明白纸,还要有警示卡,要让每一个涉密人员随时随地保持警醒,防止发生违规情况。各单位保密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涉密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保密提醒。对那些明知故犯的,要给与从严处理。
 
       ◆违规现象二  涉密计算机无技术防护措施,非专人专用,他人在不知悉的情况下使用其连接互联网。
      案例3:2010年12月5日,某县某局涉密计算机发生违规外联。经调查发现,该单位由于管理出现漏洞,将办公室钥匙交给单位值班司机临时休息用,一直未收回,该司机在不知悉的情况下将涉密计算机连入互联网浏览信息,从而导致报警。
      对策:涉密计算机要专人专用,并设置开机、启动密码等基本保密防护措施,同时要在明显位置粘贴警示标志或竖立警示牌,堵住不知悉人员随意使用这一漏洞。
 
      ◆违规现象三  被淘汰的涉密计算机被当做内部非涉密机使用,被不知悉人员连接互联网。
      案例4:2011年5月18日,市某局档案室公务内网计算机发生违规外联。经调查发现,该局新购置一台计算机做涉密机,淘汰原已使用多年的公务内网计算机,旧机器淘汰后未经任何技术处理被用作内部非涉密工作用机,被不知悉人员连入互联网,从而导致报警。
      对策:涉密计算机淘汰后必须进行相应保密技术处理,并只能用作内部办公单机使用,如需连接互联网,应将硬盘取下,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销毁。
 
      ◆违规现象四  涉密计算机使用人员调离,交接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接替使用人员在不知悉的情况下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案例5:2011年5月13日,某市委信息中心涉密计算机发生违规外联。经调查发现,该信息中心两名工作人员因工作调整,分别被调动到某局和某乡镇任职,鉴于信息工作比较繁忙,该单位又从其他科室新调入4名同志,但原信息中心主任陈某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未能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导致4名新同志在整理办公室时,误将互联网线插入公务内网计算机,从而导致报警。


[1] [2] 下一页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34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32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