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证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安全生产与保密司司长朱名有认为,从第一轮的被动到第二轮的主动,反映出军工单位在观念上的显著变化,不仅认识到保密资格认证的整体带动作用,也深切感受到泄密对国家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
针对个别地方、单位出现的认证中走过场、认证后保密工作滑坡的问题,纪清阳并不回避。但他认为,保密资格认证的主流是好的,个别单位存在的问题,不会影响保密资格认证全面向好的大趋势。对于存在的问题,还要通过进一步加强认证后管理来解决。采访中,各位认证委成员对保密资格认证出现全面向好的重大转变判断上完全一致。
国家军工认证办副主任刘建平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保持”与“滑坡”的利弊:为通过认证,军工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若出现滑坡,不仅难以在复查和飞行检查中过关,面临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而且重新动员势必投入更大。只有继续以认证状态抓好日常管理,才是军工单位的最佳选择。
建立长效
朱名有认为,建立保密资格认证长效机制将是军工保密工作向更高层次的“飞跃”,是从强制到自觉的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涉及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保密管理体制的飞跃。“强制也会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但决不会产生自觉。目前的情形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已经具备,但要实现长效,则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在纪清阳看来,通过新一轮认证,军工单位取得了巨大收获:推动了组织领导落实、激发了保密内在动力、实现了涉密信息的全程管控、凸显了保密文化生机、创新了保密工作内涵,建立长效机制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在新一轮认证中,各军工集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开展保密资格认证工作作为体现军工集团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体现总部机关龙头示范作用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进行动员部署、带队检查,加大对保密工作人、财、物投入,强化了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保证了保密资格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场审查结束后,不少军工单位主管领导纷纷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如何巩固认证成果、建立保密资格认证长效机制。
相对于军工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工作,加强认证机构建设、保证和提高认证质量,也是建立认证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装备部科技保密局大校梁学贵把进一步提高认证质量摆到了决定认证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国家认证委将继续把注意力放到提高认证质量上,以期通过高质量的认证来推动长效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