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教育内参
(第28期,供2011年10月17日学习使用)
警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12
种严重违规行为之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要求:在与他人交往中必须时刻保有警惕性,杜绝随意性泄密可能的发生!
《保密工作》
2011
年第
8
期,重点文章核心内容导读——
自主化原则: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条件
所谓自主化原则,就是要积极应对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窃密的要求,大力加强保密科技工作,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并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可靠实用、覆盖保密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的保密技术产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保密技术防护和检查监管体系,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
坚持自主化原则,是消除安全保密隐患的治本之策。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在产业尚未形成的时候,市场就已经被因特尔、微软、思科等国外大公司所垄断。目前,我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路由器等信息设备,大部分是国外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保密隐患。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大多为美国产品,我方不掌握源代码,难以进行深入分析,难以及时发现系统漏洞,难以有效防御网络攻击。据报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与厂商联手,在操作系统中预设“后门”,在芯片中设置“逻辑炸弹”,一旦需要,就可以自由进出计算机网络窃取秘密,或瘫痪信息基础设施。2 0 0 9年发生的Windows黑屏事件,就充分说明微软公司能够绕过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各种安全保密防护措施,对计算机实施远程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外加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实际上形同虚设,难以保证信息安全保密。因此,必须坚持自主化原则,大力加强安全保密科技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坚持自主化原则,是增强整体保密能力的内生动力。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买来的也不可靠。这种情况在信息安全保密领域尤为突出。近年来,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立足于自主创新,在安全保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了多种类型安全保密产品,一些产品在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益,为加强保密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研制开发安全保密技术产品,既要与不断升级换代的国外核心软硬件相适应,又要与各种复杂的计算机环境相协调,工作难度非常大,而且容易出现产品间相互冲突的问题。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全保密技术研发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应急被动、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的状况,保密科技研发还存在一些死角盲区,特别是缺少深度防护、检查、测试、分析等技术和设备,高科技抗衡能力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必须坚持自主化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从基础软硬件做起,构建安全可控的保密技术防护体系。